來源:未知 時間:2013-09-16 13:52 訪問: 次
“壓力當動力”,我們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對自己、對孩子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墒俏覀兺浟俗鳛閾碛凶灾饕庾R的成人而言是不太難的,但是對于還處于成長期,自主意識還未完全形成的孩子而言,難度就有點大了。那么是什么給孩子造成了這么大的壓力呢?
據報道:昨日,來自登峰小學、東風東路小學、集賢小學等學校的150名小學生與30名嶺南少年報的小記者們,針對減負的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雖然大家對減負的看法各有不同,但記者觀察發現,幾乎有一半的小學生表示課業壓力大,且大多數孩子認為其壓力多來自于父母。
“每天回家都要學英語,周末要上6個補習班,完全沒有玩耍的時間。”來自登峰小學三年級的一名學生也認為,每天爸爸媽媽布置的作業太多,還要上各種興趣班。
“我給孩子的課業確實很重,暑假期間幾乎天天去上英語課,風雨無阻,有一次孩子發燒到39度了,仍堅持去上課。”一名來自登峰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家長,一開口便有些哽咽。“每次看著孩子那么小,假期還要背著書包去上學,幾乎沒有了娛樂時間,孩子都沒有一絲怨言,我就覺得自己很愧對孩子。”說到這里,這位母親刷地留下了眼淚。
看到媽媽的真情流露,五年級的兒子站起來,紅著眼睛對媽媽說:“我理解媽媽的心思,我會把英語學好的。”隨后,母子二人流著淚擁抱在了一起,原本嘈雜的現場也因這一幕突然安靜了下來。
愛通天下教育湘軍分析道:“在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都是聰明的、善解人意的,孩子們都是能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但正是父母的這種良苦用心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輔導班、興趣班,看似對孩子好,可孩子們真的能夠接受父母這種愛的方式嗎?結果是顯而易見的,犧牲掉的是孩子的童年時光。”
比起那些興趣班和輔導班,對于孩子而言,可能更希望的是父母陪伴的時光。其實,學校減負后多出來的時間不是空閑的,不是垃圾,就像歐陽維建老師在“六十六條語”錄中曾講到的:垃圾放對了地方就是資源,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父母可以“倒過來”將這些時間作為自己陪伴孩子的資源。充分利用這些時間資源,同時妙用自己全身的資源通過簡單的親子游戲來改善親子關系,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質,幫助孩子全面健康發展。
- 上一篇:父母如何“倒過來”正確
- 下一篇:“買櫝還珠”告訴您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