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的張天駿,為了保證奶奶和媽媽的安全,利用自己在東城科技館學習的單片機編程知識,依靠豐富的想象力,經過近半年的實驗,制作出了一個能夠在柱體上自如上下的機器人。愛通天下教育湘軍認為:做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心去做才最重要,讓孩子帶著對父母的愛和信仰去做,一定會取得更加好的成績的。
事件回顧:
今年2月4日正是臘月廿四,是春節前傳統的掃房日,那天張天駿上完鋼琴課回家一進門就看見媽媽站在凳子上用吸塵器打掃墻上的灰塵,奶奶站在另一個凳子上往兩米多高的柜子里放東西,地上還放著茶葉、酒等過節用的物品,每放一樣東西奶奶都要上下一次,既累人又費時間,注意力稍微不集中,就可能從凳子上掉下來。
他趕緊放下書包上前幫奶奶遞東西,一邊干活兒一邊想,能不能想個辦法幫奶奶省去了奶奶上下往返的力氣,同時減少上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
張天駿一邊用手遞東西,一邊腦子飛快地轉著,突然靈光一閃:可不可以用自己在科技館學到的單片機知識制造一個機器人,來幫助人干活呢?想到這兒,腦子里的問號一個一個接踵而至,怎樣才能使機器人獨立地將物品送到高處?機器人該如何往上爬呢?
新學期開學后的第一個周六,張天駿像往常一樣來到了東城區科技館上單片機課。張天駿迫不及待地把想法告訴了指導教師高凱。高老師聽罷讓他考慮設計一個可以依托像電線桿一樣的柱體、架子或大樹一類的東西,從地上攀爬到高處的機器人。
高老師讓一個同班同學當他的幫手,近半年的反復試驗,機器人模型終于面世了。
解讀:
歐陽維建老師在“六十六條語錄”中講到:“孝心是不能等的。不要總要求父母和老師為我做什么,要常常想想我能為父母和老師做什么!”在講學中還講到:“有一種人,刻在你的骨骼中、笑在你的表情里、流淌在你的血液里、表現在你的表情里,呈現在你的行為里,成為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無處不在,成為了你生命中的底色。為了他們可以不要臉、不要皮、不要生命。這種人就是孩子前行的動力,他們有著統一的名稱——家人。”
愛通天下教育湘軍對此分析道:“新聞中的張天駿就是心懷對媽媽和奶奶的愛和信仰,堅持努力最后走到了成功。所以父母家人是孩子外在學習動力源泉那口井,父母家人給到孩子的動力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愛’,家人的愛通過正確的方式傳遞給了孩子,孩子接收到了父母的愛,倒過來也會愛著自己的父母,明白父母的苦心,就會帶著這份愛,這份對家人的信仰去學習,去努力,總有一天會走向成功的。”
今日推薦:
《愛能贏·合格父母考級專用教材》:它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提升父母愛的能力、經歷十年研究、750萬以上父母和孩子檢驗認可、幫助孩子獲得自信和學習能力的教育“圣經”。 詳情請點擊:名師課博會淘寶店http://mskbh.taobao.com
歡迎隨時與我們互動交流,分享您的心得,并推薦更多的朋友關注。關注我們的網站:
愛通天下網:http://www.attxw.com
- 上一篇:做事重要,讓孩子懂得做
- 下一篇:歐陽維建老師教育孩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