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維建老師的的六十六條語錄有一條是這么說的,如何學習——學進去的是知識是應試教育,講出來的是能力是素質教育,學習成績與演講重復的次數成正比。
從這句語錄當中,看到真的學習到的知識是能夠用演講說出來的東西。從這里可以看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演講學習法。
目前的中國一直在喊給學生減負,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卻停留在應試教育里面。很多時候,看到學生學習東西,就是將知識塞進腦袋里。將課本的知識背得很滾瓜爛熟,但是卻不懂運用。結果孩子的大腦當麻袋、當倉庫,單純的知識存儲器。最后看到了高分低能的人才出現。為什么會這樣?
其實很多孩子他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接受這些知識,這些東西對他將來有什么作用,他自己都不知道,就是知道父母對他的要求是這樣的,老師要求是這樣的。這讓人看到了中國教育的可悲。中國教育缺少心能的教育。
歐陽老師講學的時候常說到,知識有三種:一種是過時的;一種是錯誤的;一種是正確的及時的。只有接受到正確的及時的知識才能轉變為孩子心里接受的、喜歡的價值觀、苦樂觀、人生觀和人生信仰,才能在下半輩子在生活中用出來。
歐爸二十年的教育經驗發現中國教育從知識到心能缺三樣東西:
(1)沒有教會孩子做人。因為老師和我們的爸爸媽媽,當年就不會做人,不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怎么可能教會孩子做人。他們只懂得自己的過去,用過去做人的道理來教活在新時代的孩子,教的東西都是沒有用的過失的東西,更何況他們更加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績。他們不知道人才人才,先成人方能有才;
(2)自信。我相信我學到的知識,是接受、喜歡的前提,教育孩子不應該只是教孩子知識,而是教孩子知識同時,讓孩子變的更加自信,如果學完以后變的膽小那問題就太大了。幼兒園孩子眼睛閃閃發光,心能是很強大的。你要是問,那個孩子最聰明,孩子一定說:我最聰明??墒呛⒆釉絹碓介L大,回答同樣問題,能說是自己的人基本就沒有了。中國教育最后把孩子的自信教育沒了,這是多大的悲哀呀。教育不是為了讓孩子考100分,而是讓孩子即使只有50分,仍然有考100的勇氣和自信。只有孩子心能強大,能堅持、有信仰,風水輪流轉,他干什么都不容易受打擊,不容易放棄,總有一天,會輪到他那里來。我走在考100分的路上,我不丟掉自信,始終活在前進,積極,陽光的世界,每天面對的都是太陽,都吸收正面的能量,最后絕對會成功。
(3)沒有給孩子能力,高分低能。中國教育只是培養成績好的孩子,不是培養孩子強大的心能。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情商都不高,他們都把所有的時間花在開發自己的大腦上面去了。成績好一直被表揚,一直被欣賞,一直處在單純的舒適區里面,所有心靈舒適區比較小(生命的舒適區是一條直線),長大以后受到一點點挫折就會要死要活,很少能真正成功的。成績不好的孩子經歷很多委屈(生命的舒適區是一條上下來回的曲線)。成績不好的孩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一天到晚還堅持上學,上課的時候每天都跟瞌睡做斗爭,跟厭學做斗爭。成績不好才是真正的十年寒窗,比那些成績好的更累也累了,更大委屈也承受了,最后熬出了寬廣的胸懷,抵抗挫折的能力!只有在成績好的同時,培養孩子強大的心能,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 上一篇:平頂山少年演講家劉瀅聰
- 下一篇:父母要規避自己的身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