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曾經(jīng)講過他第一次對父親痛感失望的經(jīng)歷。在少年喬布斯眼中,身為汽車修理工的父親擁有一雙魔法般的手,什么樣的機械電子故障他都能"手到病除",工具箱里一堆散亂的元器件,在父親手中能變成從未見過的電子玩具,這讓喬布斯驚嘆不已。有一天,喬布斯把同學的父親組裝的一個發(fā)射電子信號小裝置拿回家讓父親欣賞,父親卻感到莫名其妙,當喬布斯向他解釋其功能時,父親一口斷定那是不可能的。喬布斯此時悲哀地意識到,父親其實是對新的技術(shù)渾然不知的"老土"。幾乎每一個男孩子都要經(jīng)歷這種"偶像坍塌"的時刻。
一年多前的一天,我的兒子滿懷期待地拿著作業(yè)本讓我為他講解一道數(shù)學題時,我腦子里一片空白。當我告訴他那道題我不會做的時候,兒子報以長時間的沉默,然后悄悄走開。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嚴重的時刻",這看似偶然的一幕其實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這是一個早就發(fā)生在無數(shù)對父子間的故事。
"對整個世界來說,你只是一個人,而對某個人來說,你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可以用來形容父與子的早期關系。成為孩子的"整個世界",對于父親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權(quán)力,但遺憾的是,這只是一種"期權(quán)"——只在特定的時段可以行使的權(quán)力。一旦期限結(jié)束——這只是早晚的事,父親與兒子的關系就進入"祛魅化"的階段。你不再是他的整個世界,在他逐漸形成的"整個世界"里,你只是一個人。
對于一個父親或者一個在一個組織里享有父親般權(quán)威的人來說,越早意識到這一點越好。關注兒子成長的父親,必須同時關注自身的成長,當兒子不再是"原來的兒子"的時候,你也必須相應地成長,有別于"原來的父親"。所有的父子關系的緊張和對立,幾乎都源于對這一點的無知。
史蒂芬?科維說,我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比照著一張"心靈地圖"來看眼前的世界,遺憾的是,很多人在眼前的世界早已發(fā)生實質(zhì)變化的時候,卻仍然拿著一張舊地圖。更加遺憾的是,當找不到路的時候,他會憤然指責眼前的世界是一個"問題世界"。
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父母",或者說只有把孩子變成"問題"的方式——當孩子正在"轉(zhuǎn)型"、"升級"的時候,父母依然憑著已然過期的權(quán)威行使著命令、控制與呵護,沒有意識到自身權(quán)威看似巨大的面值依附的是一張舊幣,在新幣制下它已經(jīng)大大貶值。
切換"心靈地圖"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承認和接納權(quán)力關系的"新現(xiàn)實",而不是習慣性地維護甚至徒勞地恢復業(yè)已瓦解和失效的舊權(quán)威。在共識的支點沒有確立之前,任何所謂交流都是始于分歧終于沖突的較量。
實現(xiàn)全面、深度的共識非一日之功,但所有的共識都始于一點:父親只是一個有著平常人優(yōu)點和缺點的普通人。反過來,所有的分歧和沖突也都肇端于對這一點的否認和無視。
公認教子嚴格有方的曾國藩教子時,"欲予以責望,必先自責;欲寄予厚望,必先褒揚"。具體到教子如何練字,他也謹循此法。"余生平因作字遲鈍,吃虧不少。爾須力求敏捷……""澤兒字,天分甚高,但少剛勁之氣,須用一番苦工夫,切莫把天分自棄了。"
德魯克說,領導者的悲劇常常是總是試圖證明自己是一個"正確的人",而不是總是試圖去做"正確的事"。
吉姆?柯林斯說得更直接:"卓越領導者的標志之一,是在下屬面前坦然說出‘這個我真的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