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信心,因為他們成績不好,或者學習動力不夠,讓他們對學習的自信不夠。少年演講家學習動力營曾經接到一個家長對他孩子的描述,他說,他孩子的數學成績是不錯的,但是有一次卻考了50多分,但是為了這件事他,兩頓飯沒吃,而且長期悶悶不樂。從此以后還老怕學習數學,老怕考數學。他問為什么我的孩子會這樣?
動能教育給這位家長分析:其實他孩子的問題,就是因為他沒有自信表現,因為缺乏自信,就產生了一些負面情緒。我們都知道自信心是在周圍人們的態度和評價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心理結構。它可以使人產生積極的自我暗示,從而激發人的自尊自愛、自強之心,從而獲得成功。反之,缺乏自信心,則會產生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導致自卑、自賤、自棄等一系列的挫敗行為。
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該怎么辦?倒過來動能教育給一些建議:
一、父母跟老師應該多給孩子鼓勵,盡量少批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渴求,也都有爭取成功的潛能。如果學生在學習中能不斷享受到成功的體驗,就能避免產生消極的自我暗示,提高學習自信心,煥發學習熱情,主動內化教育要求,積極挖掘自身潛能,從而實現“成功是成功之母”的良性循環。
二、讓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培養孩子積極的心態,父母遇到孩子解決不了的事情,就要跟孩子一起分析,幫助他做出正確的選擇。引導孩子往好的方面考慮問題,
范德比爾特也說過“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
所以一個學生如果失去了自信,沒有“我一定能成才”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堅定信念,就難以成人、成才,甚至有才能也變成無才能。當父母的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培養他男子漢廣闊的胸懷,遇事多向積極的、好的方面想的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