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和賞識是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手段,家長大多都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養成社會所期望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令人困惑的是,在具體的家庭教育實踐中,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時可能還會適得其反呢?那是因為他們運用賞識的方式不同。那么,應該如何賞識孩子呢?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毛病太多,諸如吵嘴、打架、亂叫……但實際情況往往并非如此。您是否認真地觀察過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安靜靜地游戲和做自己的事情時,家長一向熟視無睹,等到孩子吵嘴了,打架了,才來充當調解人,進行嚴厲的批評,甚至夾帶武力。其實孩子希望父母扮演的不是權威者,而是傾聽者。
就像歐陽維建老師講到的:“每個孩子的行為背后都隱藏著渴望被尊重、理解、信任,感覺自己是有用之人等等的人性需求。父母應該不只是停留在行為層面去解決孩子的問題,而是應該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重視孩子的內心需求。”
孩子行為背后的意義是,渴望著自己的行為引起關注、得到贊許。要知道如果他們積極的行為不能達到目的,就必須采取消極的行為。如果您沒有欣賞和賞識孩子的習慣,不妨現在就試一試。任何事情的開端都會有困難,但隨后就會變得容易起來。欣賞和賞識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您不斷的賞識聲中,孩子的行為將發生奇跡般的變化,積極的表現會越來越多,消極的行為隨之減少。
更重要的是父母不必再為“如何成為孩子喜歡的父母”而犯難,因為就像歐陽維建老師講到的“我不一定喜歡我所欣賞的人,我一定會喜歡欣賞我的人。愛孩子就是要學會欣賞孩子身上的優點、長處和潛力,做到‘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慢慢少。”
“做什么不重要,明白做事背后的意義更加重要。”賞識孩子是為了激勵孩子變得更好。因此,我們父母的賞識應該從孩子的身心成長規律出發。如:對年齡很小的孩子在口頭表揚能同時給他一個吻,一次擁抱或者其他的身體接觸,效果將做好。而大一點的孩子的習慣表揚的方式含蓄一些,可心領神會地向他們眨眼睛,或者豎起大拇指表示自己已經注意到他做的不錯。從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的賞識,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心靈需求,才可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加力。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當孩子有進步、表現好的時候賞識孩子不是最厲害的。當孩子出現缺點的時候,父母仍然能夠像歐陽維建老師說的“能夠做欣賞缺點對面優點的美麗風景的人”才是最厲害的父母。“我是一切的根源,愛是所有的結局。”教育需要以愛為底色,需要父母從自身出發,看到自己作為家庭教育第一位需要做的事情,讓孩子在自己的手中綻放出應有的光彩。
今日推薦:
《愛能贏·合格父母考級專用教材》:它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提升父母愛的能力、經歷十年研究、750萬以上父母和孩子檢驗認可、幫助孩子獲得自信和學習能力的教育“圣經”。 詳情請點擊:名師課博會淘寶店http://mskbh.taobao.com
歡迎隨時與我們互動交流,分享您的心得,并推薦更多的朋友關注。關注我們的網站:
愛通天下網:http://www.attxw.com
- 上一篇:“倒過來”愛的角色奧秘
- 下一篇:歐陽維建老師教您時刻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