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父親,對自己的孩子好動,老是坐不住而感到苦惱。他說,他的兒子,坐在教室里不能安靜學習,老是搞東西。一堂課下來能安靜聽幾分鐘就不錯了。他說孩子太好動了 ,結果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他向歐陽維建老師請教該怎么改正孩子這缺點?
歐陽老師回答了這位老師,他說孩子好動,可以說是孩子的缺點,也可以說孩子的錯。缺點是他太好動影響了學習。但是“倒過來”想想你就發現,你會發現其實這不是孩子錯。為什么這樣說呢?
第一、孩子好動,倒過來,說明生命力特別旺盛;
第二、孩子上課好動,倒過來,不一定是孩子的錯,有可能是老師的教學效果對孩子形成不了吸引力;
第三、孩子好動,倒過來,很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表現沒有及時得到肯定和鼓勵,體現出“賞識饑渴癥”。
第四、孩子“動”是在尋求平衡,在釋放能量,在動的過程中釋放自己的負面能量留下的正面能量來平衡自己,讓自己可以聽進去課程。在我的課堂中我發現有些孩子坐不住貌似沒有認真聽講,但是每當我提問的時候恰恰是這些孩子回答得最貼切,說明他們聽得特別認真,所以這部分孩子是特別聰明的孩子。
第五、孩子學習的門戶不僅僅是眼睛和耳朵,他全身的感覺都在記錄學習,有些孩子學習側重看,有些孩子側重觸覺等等。
所以說,不能單純以為孩子好動就是孩子的缺點,就是孩子的錯,我們應該從多個方面想想,用“倒過來”愛的教育思維,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那就是:“倒過來”——不能單從成人的角度來理解所謂的“好動”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動的!孩子不優秀,很可能是父母和老師太落后!
- 上一篇:【倒過來語錄心靈雞湯】
- 下一篇:打開心胸格局給自己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