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時間:2018-01-10 13:52 訪問: 次
1.專制型家庭 2.溺愛型家庭 3.忽視型家庭
對于孩子網絡成癮,有的家長采取粗暴禁止的高壓手段,有的家長采取放任不管的放棄姿態,但是,卻少有家長真正冷靜地分析孩子之所以網絡成癮的深層原因。專家分析,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學習失敗或學習特別好、人際關系不好、自制力弱、家庭關系不和諧都可能是網絡成癮的主要原因;同時,孩子網絡成癮,家長往往也難辭其咎。
何為網癮?
網癮是指個體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的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的損害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有:網絡有一種心理上的依賴,不斷增加上網時間,從上網行為中獲得愉快和滿足;下網后會感覺不快,出現焦躁、煩躁、抑郁、多汗等生理癥狀;人現實生活中出現自閉癥狀,不與人交往,終日沉迷于迷幻、恍惚狀態中;以上網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和情緒問題;承認過度上網給自己的學習、生活造成了損害;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會出現不由自主地敲打鍵盤的動作,滑動鼠標的動作,睡眠為晝夜顛倒。近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發病率明顯增高。
這五類孩子最容易染上“網癮”
從孩子的角度而言,有五類孩子最容易染上“網癮”。
第一種:學習失敗
第一種是學習失敗的孩子。由于家長、老師對孩子的期望過于單一,學習成績的好壞成為孩子成就感的唯一來源,一旦學習失敗,孩子們會產生很強的挫敗感。“但是在網上,他們很容易體驗到成功:闖過任何一關,都可以得到‘回報’。”他說,這種成就感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體會到的。
第二種:學習特別好
讓人意外的是,學習特別好的孩子竟然也容易染上“網癮”。
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本來學習好的學生在升入更好的學校后,無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分數,這時他們對“努力學習”的目的產生了懷疑。“按照有的老師和父母的邏輯,努力學習就是為了‘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掙大錢’,因此,當他們失去了名次等學習的內在動力后,就會無法認同老師和父母的邏輯。”因為現實的情況往往是,即使不用學習也可以從父母那里得到錢。于是一些人開始迷戀網絡。“其實造成這些孩子依賴網絡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觀。”
第三種:人際關系不好
人際關系不好的孩子也容易沉溺于網絡。主要原因是有的孩子雖然成績不錯,可是性格內向、猜忌心強,而且小心眼,碰到問題沒能及時解決就沉迷于網絡,他們希望借上網逃避現實。“而網絡中的人際關系相對單純,容易使他們擺脫現實生活中人際關系的挫折感。”
第四種:自制力弱
周伯榮認為,不少上網成癮者都存在自制力弱的問題。“他們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好,也不想這樣下去,但是一接觸電腦就情不自禁。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強。”
第五種:家庭關系不和諧
家庭關系不和諧也是導致孩子沉溺網絡的重要原因。他認為,隨著離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會問題的增多,社會上的“問題家庭”也在增多,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溫暖。但是在網絡上,他們提出的任何一點兒小小的請求都會得到不少人的幫助。現實生活和虛擬社會在人文關懷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讓“問題家庭”的孩子“躲”進網絡。
這三種家庭催生小網迷
周伯榮認為,青少年網絡成癮跟家庭狀況有著很大的關系。其中有三種家庭最容易出現網癮少年:一種是專制型家庭,一種是溺愛型家庭,一種是忽視型家庭。
第一種:專制型家庭
專制型父母總是意圖控制孩子。孩子交朋友、學習、外出等,都要進行嚴格的控制,這樣的孩子容易形成服從、懦弱、膽小、人際交往差的性格。這種控制所形成的壓抑,到了青春期以后就會爆發出來,孩子變得不聽家長的管理和約束,從而很容易陷入網癮。
第二種:溺愛型家庭
溺愛型家庭中的父母親對孩子總是沒有原則地遷就。這在母親擔當家庭教育主要責任者的家庭里尤為明顯。“在家庭關系中,往往是父親比較理性,對孩子要求嚴格,母親比較感性,對孩子寵愛有加。”他說,正是因為母親對孩子過于溺愛,才容易被孩子左右,無法做到科學地教育和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孩子對網絡失去免疫力。”
第三種:忽視型家庭
忽視型家庭中的父母往往對孩子放任自流,很少與孩子進行交流。忽視孩子面臨的學習、生活問題,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忽視對孩子學習和為人處世的指導。“被忽視的孩子,他們各方面的心理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只能在網絡上尋找慰藉。這種忽視型家庭中的孩子一旦上網成癮,將非常難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