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少年,正處于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總是有許多困惑無法參透,便去找一位得道禪師尋經問道。
他問:“一個人,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快樂、又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呢?”
禪師對少年說:“如果你想做到你心里希望的,牢記四句話就可以。第一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你可否說說你對這句話的參悟?”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這樣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禪師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說完便頓住,靜等少年道出自己的理解。
少年沉思一會兒,說:“是不是把別人當自己,就可以感同身受別人身上經歷的歡樂或苦楚,理解別人的需求,并在別人需要的時候賦予恰當的幫助?”
禪師心中暗暗贊嘆,只是不動聲色地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讓我們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侵犯他人的空間?”
禪師聽完,手捻佛珠:“阿彌托佛,你與佛門真是有緣。我想告訴你的最后一句話是:把自己當自己。”
少年聽完立即回答:“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要尊重自己的內心,不要受外界環境或是他人的約束和成見,沒有干擾才能活出真我,落得更灑脫自在?”
禪師哈哈大笑:“果然是一個聰明的奇少年,為師參悟了一生才凝練的幾句話,被你三言兩語就破解了。只是,這幾句話,雖然理解起來容易,但你還是要用一生的時間去付諸實踐啊。”
少年沉默了許久,叩首起身告別,從此就把這四句貌似自相矛盾的話當做修行的箴言,從少年到青年,從青年到中年,又從中年到老年,在命運的盡頭用坐化的方式離開人世間。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后,人們還時常提起他的名字,有人說他是一個智者,有人說他是一個仁者,有人說他是一個愉快的人,因為他不僅給自己,也給每一個身邊的人帶來了快樂。
愛通天下教育專員分析道:“禪師說的四句話蘊含著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可以概括為:“第一句話:把自己當成孩子”,“第二句話:把孩子當成自己”,“第三句話:把孩子當孩子,把自己當成自己。””
“把自己當成孩子”,就是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倒過來”把自己當成孩子,融入孩子的生活,感受孩子的世界,成為孩子王。從“倒過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正確的方式去傳遞自己的愛。
“把孩子當成自己”,就是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明白孩子人小心不。要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角度,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讓孩子能夠更順利地接受到你的愛。
“把孩子當成孩子,把自己當成自己”,就是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要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避免為孩子包辦一切。歐陽維建老師在:《愛能贏·合格父母考級專用教材》中講到:“父母真正的責任是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親自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把自己當成孩子,“融”進去成為孩子的朋友,進而理解孩子,找到讓孩子理解的方式去愛孩子。而“誘”出來,把自己當成自己,把孩子當成孩子。父母要成為孩子的老師,以成人的智慧來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而又不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從而讓孩子獨立自主地去走到正確的生活學習的軌道上。父母用陪伴支持孩子成長的方式是會愛孩子的表現,才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的。
- 上一篇:“倒過來”動能父母如何
- 下一篇:“倒過來”動能父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