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會不會扼殺了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整個人變呆?”
市民李女士最近煩透了,孩子剛剛上小學一年級,令她沒想到的是,小學的規矩特別多,一板一眼都得按老師的要求來做, “從來沒想過,寫個簡簡單單的數字竟然要這么復雜,拿2來說吧,哪里起筆、哪里轉彎、哪里收筆都有講究!兒子寫的經常不合規范,被打回來重寫。”
李女士費盡周折讓孩子擇校進入一所名校,本以為名校教育理念先進,沒想到剛開學她就和老師產生了觀念沖突。
一年級學寫字是重要的一課。開學第二天晚上,老師在QQ群里貼出了一個小朋友的作業照片,表揚他作業認真、工整,還特別指出他“每個筆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都很標準”,老師請家長配合,讓孩子寫字時一定照著書上的范例,每個筆劃都看好位置再下筆。
“要求這么細,有這個必要嗎?”在李女士看來,只要孩子能把筆劃寫對,盡量寫端正就行了,非要照著格子寫,哪里還是寫字?分明成了“畫字”。
老師類似的要求還有很多,比如包書皮一律要用透明包書膜;買鉛筆一定要買六個棱的,而不是圓柱的……
“這些規定有些不近人情了,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會不會變呆?”李女士說,在家里,她對孩子是任其“自由發揮”,“我們就怕規定太多,會抹殺了孩子的天性!”
對于李女士的煩惱,小學老師則認為,剛入學的孩子正處于習慣養成階段,這些規矩是必須有的。
愛通天下教育湘軍對此分析道:“小學教育必須培養規則意識,必須培養是非觀念。但‘過猶不及’,正確的教育就是在講規矩的同時,也呵護兒童的天性。這不僅需要老師有正確的教育觀和教育智慧。同時也告訴我們的父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狼爸’‘鷹爸’們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歐陽維建老師曾經在“六十六條價值觀”中講到:“觀念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氣質,氣質決定命運;倒過來,命運好不如氣質好,氣質好不如習慣好,習慣好不如行為好,行為好不如思維好,思維好不如觀念好。”
適合孩子的教育觀念,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才能成為未來的佼佼者,才能成為身心健康發展的動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