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自從生下兒子湯圓后,就制定了一張類似打游戲攻關(guān)的目標表格。每周的最后一天,李力都會和湯圓一起將下一周的目標制定出來,“3至5歲時,表格上寫的大多是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5至8歲時,作息時間沒有了,學習計劃占主要部分。
湯圓完成某一項計劃后就會得到一顆星,一周如果得到15顆星,媽媽就會適當?shù)貪M足他的一個愿望,比如購買一個小玩具、買書,或者買零食。
每一張表上都有湯圓自己的親筆簽名,讓寶寶知道承諾的重要性。為了得到獎勵,湯圓往往會朝表格上的目標努力,不僅第二天就改掉了吃飯拖沓的習慣,上床睡覺也變得十分自覺,并且每次在寶寶睡覺之前都會講一次烏龜和兔子賽跑的故事。
現(xiàn)在,湯圓8歲了,李力已經(jīng)參加了4次小學家長座談會,每次她都能聽見老師對湯圓的表揚。
李力說:“一年級時,他拼音學得不好,第一次考試才60分,我也是用制表的方式讓他自己去學,第三次考試就得了100分。他班主任還單獨問我是怎么讓湯圓學習進步這么快的,現(xiàn)在我的方法已經(jīng)被他們老師沿用了。”
每天都這樣堅持,寶寶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隨之就會在寶寶心里有了愛目標的潛意識。歐陽維建(歐爸)說:寧做有信仰的烏龜,不做沒信仰的兔子;學習的目標不是要孩子考100分,而是要培養(yǎng)孩子有考100分的信仰。而李力為寶寶制定的獎星計劃,就從小給寶寶樹立了信仰,經(jīng)過一定的重復次數(shù),自然就形成對目標的一種信仰,從而寶寶的學習就會有序進步。
李力畢業(yè)于重慶師范大學教育專業(yè),對于寶寶的教育問題,她不是盲目地遵從書籍和照搬專家指導,而是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去引導寶寶,通過得星星的方式去鼓勵寶寶,去欣賞寶寶,同時也挖掘出了寶寶身上的優(yōu)點。“我不一定喜歡我所欣賞的人,我一定喜歡欣賞我的人;我不一定喜歡所有人,我一定要欣賞所有人。”這充分的表明,學會欣賞孩子,孩子才會喜歡,才會有動力去學習。
李力說:“我相信每位寶寶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情況,但在教育方面,每位媽媽都可以從彼此身上學到更多的訣竅。我希望通過與其他媽媽的交流,找到培養(yǎng)寶寶健康成長的最佳方式。”她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記錄自己育兒的點點滴滴,將原創(chuàng)的“育兒經(jīng)”發(fā)到網(wǎng)上。8年來,從讀者寥寥無幾,到成為上萬重慶媽媽的偶像,她每天都要解答至少十幾位媽媽的育兒難題。
沒有欣賞的愛是溺愛,沒有愛的欣賞是傷害。
- 上一篇:愛孩子才是真正的教育孩
- 下一篇:畢不了業(yè)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