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拯救男孩的首要責任在于家庭,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是男孩健康成長的保障,那么最應承擔保障責任的就是父親。動能教育專家研究發現,男孩對男性的認識,就是從父親開始的。從父親身上,男孩學習如何舉手投足,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關愛女性。充滿男子漢氣概的男孩,其父親的教養行為往往是果斷、具有權威性的。也就是說,男孩成長之路上,父親的角色不能缺位,父親的教育必不可少。
而培養健康自信的男孩,父母雙方要改變凡事親歷親為、越俎代庖的教育方式,拒絕做“保姆家長”或“陪讀家長”。
一個商人要趕飛機,當時已是深夜,找不到出租車,無奈之下搭了3個小伙子的車。一路上,商人戰戰兢兢,因為他知道這地方治安不好。后來,男孩們打消了他的疑慮:他們不想做壞事,因為他們都與父親住在一起,而父親就是“一直陪著你,支持你,無論什么時候都會和你站在同一戰線上,還會教你認識很多東西”的人。商人感慨,其實是他們的父親把我送到機場的,是他們的父親保障了我的安全。
其中道理很簡單,所有的愛與恨都是相互的。唯有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成人愿意花時間與他共處,給他以關注,并以之為樂,孩子才會覺得被認可,進而建立起自我價值感,而這無疑是優秀男孩未來必備的心理素質。
此外,父母還應讓男孩愛上運動。因為運動除了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培養男孩的歸屬感,塑造他們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的性格。在運動中取得的成就還能增強自信,逐漸獲得成就感和自我認同。與孩子一起運動,還有機會教會他正確看待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遵守游戲規則和學會與人相處,感悟團隊合作的益處。此外,青少年的天性就是不加分析地崇拜自己的偶像。如果這個人是出色的運動員,那么他們不僅會模仿他的運動精神,也會模仿他的人品、態度和生活方式。而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機,適當加以利用,會對孩子產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如今男孩在學業上陷入危機,表面上與學校教育的考核評價方式有關,其實源于對被教育個體毫無區別對待的錯誤觀念。有人評論,一個不尊重性別差異的學校,必定是一個男孩危機重重的學校。
而拯救男孩,對于學校和教師來說,首先要在理念上認識到男女學生不同的生理結構和認知特點以及兩者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
動能教育心理學家說,男孩的大腦與女孩大腦相比,更多地依賴動作,更多地依賴空間機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如果教師在講課時說得太多,那么與女性大腦相比,男性大腦更有可能感到厭煩、分心、瞌睡或者坐立不安。
而且,相對來說,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是男孩的兩大弱項。對此,老師應該根據男女學生的特殊需要,制定出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男孩精力旺盛,喜歡表演和辯論,非常需要有情緒的發泄空間,而不是成天被關在教室里,做沒完沒了的作業。如果仍然要求男孩像女孩一樣安安靜靜地聽老師講課,拿著書本死記硬背概念和知識,既起不到理想的效果,也是一種對男孩心理的戕害,最終導致男孩對學校教育的深惡痛絕甚至是逃離。
在教育內容上,也可以針對男孩好動、愛表演的天性,以及在做中學的特點,為男孩加設語言、閱讀、戲劇等課程,在考核方式上更加多元、靈活,更加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發展,讓更多的男孩得到學校和他人的認可,使之找回自信,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此外,讓男孩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班級事務和學校事務管理之中,目前許多學校以單純學習成績來評優和選拔學生干部的做法使男孩越來越邊緣化。
例如,中學每年定期召開校園大會,參會者是一些特意挑選出來的男孩,目的是讓他們參與到學校生活里去,了解男孩對學校的看法、妨礙他們參與學校生活的障礙以及怎樣克服障礙,從而對學校產生一種歸屬感。后來,參與會議的男孩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外,在學校形成鼓勵學生熱愛運動、熱愛音樂和讀書的氛圍,也有助于男孩的全面發展。
- 上一篇:家庭生活中的“說話”—
- 下一篇:小女孩獻給媽媽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