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過來,就明白;倒過來,黑見白;倒過來,找回來;倒過來,好未來。 ---選自《歐爸語錄第五十五條》
倒過來,給孩子不一樣的未來。
在一個家庭,有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他每天早上都不想起床。作為媽媽,總是會要早起一點的,自己梳洗完畢,然后就叫孩子起床,叫了幾聲,沒有反應,媽媽又去忙早餐了.過了10分鐘,回來發現孩子還沒有起床,就說:快起床,再不起就遲到了!媽媽一看時間,恐怕是要晚了,就把孩子拉起來,然后趕緊把衣服給孩子穿上,然后一邊穿一邊嘮叨:叫你早點睡你不聽,馬上就要遲到了,說了多少遍也不聽。
同一個家庭,同一個孩子,還是不想起床。作為爸爸,總是會早起一點的,自己三下五除二,把自己的事情搞定,然后看好時間,輕輕搖醒孩子,說:寶貝,早上好……有時候,這個孩子會睜不開眼睛,有時候會含糊的說一聲:爸爸早上好,然后倒頭就睡。爸爸在他耳邊說:我有一個小秘密告訴你,再過10分鐘你就要起床了,你還可以睡10分鐘。爸爸去準備早餐了,10分鐘后回到床邊,把孩子抱起來,正式擁抱一下,然后告訴孩子他的衣服放在床邊了。然后說,希望你15分鐘內穿好衣服洗臉漱口完畢,然后就去擺放早餐了。
10分鐘后,孩子做到了桌子邊,開始早餐了。
同一個家庭,每天孩子都不想寫作業,爸爸也挺忙,不過孩子回家后,爸爸不會讓孩子馬上寫作業,而是說,你先玩20分鐘,然后再寫作業。孩子興奮的跑去玩積木了。10分鐘后,爸爸過來提醒孩子說,你還有10分鐘的時間可以玩,然后就要寫作業了。10分鐘后,爸爸過去一看,孩子還在玩,就說,來,咱們該寫作業了,停止你手邊的工作。孩子說,爸爸你先等等,我把這個樓房搭好就來,爸爸同意了。
爸爸等著孩子完成了手上的工作,牽著他離開了玩具的地方,來到書桌前,問孩子,你打算先完成語文還是數學,孩子作了一個選擇。
雖然孩子還是不能聽見鬧鐘就起床,雖然孩子還是不愿意回家就主動作業。但是,未來的發展會是什么樣子?我相信,如果一直是爸爸在管理這個孩子,這個孩子遲早有一天會自覺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可能是在小學中年級、高年級、甚至是初中二年級。早晚又有何妨?這種時候遲早會來的!
如果是媽媽繼續用原有的方式去帶孩子,孩子會怎么發展?孩子仍然會玩,孩子會想辦法逃過媽媽的訓斥。當然,這只是小學階段。初中后,孩子無需害怕媽媽了,可能會用語言反擊,行為反擊,甚至是過激行為來反擊,孩子以后會如何對待自己的愛人和孩子?孩子周邊的人的生存狀態和幸福感會是怎樣?不說,想來大家也能猜出來。
這就是“倒過來”的力量。
如果一定要把這種好的態度賦予一些教育理念,可以這么去看這個問題。
“倒過來”看孩子,“倒過來”愛孩子,“倒過來”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倒過來”父母也需要學習,學習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父母需要做到合格,才有資格要求孩子合格并且做到優秀。
“倒過來”是著名教育家歐陽維建老師精心研究出來的教育理念,在今年年底全國各地的父母都會聚集在一起,掀起一場“爭先做合格父母”的動能風暴!加入“考級”風暴,給孩子不一樣的未來!
- 上一篇:怎樣與孩子做更好的溝通
- 下一篇: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