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維建說:“做家長的最高境界是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個人做父母做得怎樣,最能表明一個人的人格、素質和教養。當父母被認為自己的孩子視為親密的朋友,這是為人父母者所能獲得的最大的成功。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識的灌輸。當然可以教孩子識字和讀書,不過,在動能教育人士看來,這至多是手段,決不可當作教育的目標和標準。追求孩子識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詩,甚至以此夸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教授知識的方法是否正確,究竟有無價值,完全要看結果是激發了還是壓抑了孩子的求知興趣。活躍的理性能力是源頭,源頭通暢,就有活水長流;源頭干涸,再多的知識也只是死水。
對于孩子的智力教育,要做一個比較有心,會留意孩子的智力閃光的父母,及時給予贊揚和肯定。事實上,幼兒理性覺醒的能量是非常大的,一定會有好奇、多問、愛琢磨等表現,所需要的只是加以鼓勵,給他一個方向,使他知道這些都是好品質,從而滿懷信心地繼續發揚。相反,倘若對于自然生長的智力品質視而不見,卻另外給他規定一套人為的標準,他在智力發展的路上就難免左右失據、事倍功半了。
所以父母就有根據孩子小時候發現的興趣發掘他們的天賦,如果說幼兒時期孩子表現出藝術上的某種興趣和能力,比如繪畫、音樂、舞蹈等,但這并不意味著人人長大了都要成為藝術家,都能成為藝術家。音樂、繪畫、體育這些才能,從一個方面來看,是特殊的天賦,只有少數人適合于以之為專業;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又是全面發展的人的基本素質,每一個人都可以以之為自己的愛好。所以父母應該把握好這個點。
對于孩子的未來,父母不需要做過多具體的規劃,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讓他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心智優秀的人。給孩子規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將來具體的職業路徑,是一種僭越和誤導。動能教育機構人士認為:發展孩子智力,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同時,培養各個方面都基本素質。孩子心智發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能使孩子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得到良好生長。
- 上一篇:六一兒童節引發的話題
- 下一篇:面對孩子早戀問題父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