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 時間:2018-01-03 14:10 訪問: 次
![網癮](/uploads/allimg/201801/379-1P103141326338.jpg)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上網達3.7 個小時,連續 5 年呈增長趨勢。日前,昆民公安局公布的一起案件中,一名沉迷游戲的男子因偷竊在網吧被捕時竟讓警察“等一下”,稱自己“不能坑隊友”。
在互聯網日益普及、低頭黨隨處可見的今天,“網癮”是否還可稱之為“問題”?
網癮的危害有哪些?
1、強烈的依戀性
網絡成癮者的心理和行為為上網這一活動所支配,上網也演變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網時間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漸加大,進而導致了個體生物鐘的紊亂。當無法上網時,會體驗強烈的渴求,甚至產生煩躁和不安的情緒及相應的生理和行為反應,上網后情況好轉。上網在其生活中占主導地位,注意和興趣單一指向網絡,工作、學習動機減弱,生活質量下降。
2、情感淡漠
成癮者對網友如膠似漆,相比之下對有血肉聯系的親人則顯得更為冷漠。網絡成癮者情緒低落時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緒隱藏起來,轉而在網上傾吐和宣泄。另外網絡成癮者由于家人對其上網的限制而與家人時常發生沖突。
3、人際交往范圍變窄
網絡成癮者往往尋求較高的社會贊許性,但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卻遇到了相對較多的困難,從而產生嚴重的社交焦慮。網上社交的游刃有余與現實生活的不斷遭受挫折,兩者的反差勢必導致更多的重復上網行為。網絡成癮者將自己的人際交往轉入虛擬的網絡空間,現實的人際關系逐漸疏遠或惡化,對周圍的人和環境采取逃避或對抗的態度。另外,網絡成癮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降,出現人際交往障礙。
4、意志力薄弱
網絡成癮者雖能意識到過度上網所帶來的危害,企圖縮短上網時間,但總以失敗告終。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制戒除之后,就會變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網,最后成癮行為反復發作,并且表現出更為強烈的傾向。
5、產生欺騙行為,成為不誠實的人
因為上網成癮,父母要控制零花錢,為了獲取上網的錢,往往要說謊。為了取得上網的時間,欺騙父母、老師、學校,在學習成績上欺騙父母。產生偷盜行為,長此下去就可能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6、嚴重危害身體健康
經常上網,導致不能按時按量就餐,造成營養不良,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具體表現為缺鈣、雞胸、羅圈腿、駝背、手肩關節炎等。
由于長時間注視電腦顯示屏,視網膜上的感光物質消耗過多,導致視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適應能力低等。
由于經常熬夜、睡眠不足,造成生物鐘紊亂。具體表現為:精神萎靡、昏昏欲睡;體內激素失衡、植物神經紊亂;產生焦慮、憂慮情緒,從而誘發神經官能癥、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等。
如何預防患上網癮
要防止青少年投入網絡懷抱,一定要早期干預,綜合防止,需要個人、家長、學校以及政府部門的共同參與。
1、青少年自身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上網前要計劃,明確上網的目的和上網的時間,避免無節制的上網,如果不是為了工作、學習,而主要為了娛樂,則更需要計劃上網。漫無目的地“沖浪”、沉迷于網絡聊天或網絡游戲,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失,尤其把它當成一種緩解精神壓力時更應該節制。
2、青少年要培養其他的興趣愛好、豐富業余生活,業余時間多參加體育、文化娛樂或交際活動,不僅充實了生活,而且提高自己處理顯示問題的能力,從而避免依賴于虛擬的網絡世界的機會。
3、家長、學校和社會要共同參與。家長和老師要提高對網絡的認識,既不能放任孩子上網“開闊視野”,直到成癮才引起重視,也不能因擔心網絡危害而過分控制孩子上網,這會迫使他們走到社會上非法的網吧而事與愿違。這是預防網絡成癮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家長和老師要通過正確引導和合理監督,不僅直接控制青少年在家、在學校上網的時間,而且要提高他們合理使用互聯網的能力。學校開展學生上網教育,提高校園上網場所和上網監控,豐富校園生活無疑會減少網絡成癮的發生。
- 上一篇:讀懂孩子沉迷網絡的心理
- 下一篇:家庭如何進行網癮糾偏教